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松柏長青







 品時:甲辰年正月十三日(2024/02/22)11:41

 茶境: 北市文山區興隆路四段(東研所同學)

 茶具: 紅土六杯鴿嘴壺 底款:來試人間第二泉 允公

 水質: 北市自來水廠

 茗品1: 2023年 麗寶 福壽山烏龍茶





 茗品2: 2023年 松柏長青茶 名品農產行 此茶茶人自行以SDL山多立陶瓷鍋中溫攝氏125度焙火至自動斷電完成






滋味1: 

一泡:茶條索健壯 形似機採茶 茶梗有整齊斜切口痕跡 是故有此判斷 福壽山茶園早期產量少 至今此茶名已名滿天下 一泡試茶出清香 味淡

二泡:此茶為當季新茶  茶香鮮活 然浸泡稍久 茶體久泡 滋味飽足當於下幾泡控制出湯時間 將後數泡綜合沖淡澀味

三泡:茶葉膨脹 三泡出湯控制時間 即出烏龍茶的花香 香雅清甜

具有台灣味 湯色亦能控制色勻 色差不大

四泡:至此輕焙湯色仍穩定 滋味調整就口滑順 若為清香型茶 如少女青春 轉瞬即逝 所以四五泡後 次第減損

五泡:茶湯重清香 香氣溢散速度快 久泡即失花果香 漸入茶葉香 茶香入鼻 屬茶之靈魂 茶味進喉 屬茶之體質 香與味是喝茶兩種不同層次 重清香茶味易轉淡薄 如少女一抹微笑難久已


 滋味2:

一泡:由於是低海拔茶 此茶主人用心適度焙火 將清香轉形成熟香 由於是低海拔茶 葉較薄故茶條索顆粒不大 一泡出湯帶熟香

二泡:為當季新茶 經焙過茶香成熟帶韻味  滋味依舊如前 二泡茶湯進入狀態 更能品出茶湯的整體滋味

三泡:茶葉已開展 所以內容物多出 所以此時長湯無論鮮潔或滋味均為泡數之精華處 至此湯色及滋味會漸行較淡 須以時間控制滋味濃度 考驗泡茶者的專心程度 仍具有焙茶熟香 湯色亦能控制 基本上前五泡是茶湯基本穩定度

四泡:茶焙湯色較穩定 滋味亦較能綿長 此泡茶有熟女的風韻 可數泡滋味不墜 熟香持續泡數長

五泡:茶湯熟香指要時間控制得當 依然可以穩定出湯 然內容物必有減損 香氣略鬆 韻味略跌 此時茶體風韻猶存 內容物細膩處再流失中 焙茶有熟茶味 端看時間溫度 香,韻由人 焙香茶味泡數多 滋味遞減 如熟女雖存風姿 青春難再

茶友名錄:

及曾同學三人


茶客心得: 

羅文江余數次談及茶事 均未成行 今逢華梵東研所開學初 時間尚閒 登門拜訪 一了夙願 羅同學品茶以台灣烏龍茶為主 並對購買之茶加以烘焙 使茶味轉熟香健腸暖胃 故此平日多飲少害 今至羅府品茗 得之文江兄對中國風水 道術 中醫 陰陽 宅第 針灸多所鑽研 多方研究 群書備致 用功可謂深厚 若來日喝茶 當請教羅兄身懷傳統文化 賜之一二

喝茶就是情緒的放空 我執的放空 時間的放空 名利的放空 好好靜下心來 看看自己 只有茶把你一身俗氣清洗 不再用社會的眼睛看人 江山風月大好 人在圈子狠鬥 喝茶是一門"心事"


茶人點評:
2023年 麗寶 福壽山烏龍茶 




  茶俳:

1.幾經路輾轉 停停問問到茶家 一起談往事

2.台茶生孤島 自有海島高山氣 喝後想家鄉

3.水開瀹茶葉 砂壺裡幾聲碰撞 已然出清香


 

 

2024年2月15日 星期四

蜜香紅茶




 品時:甲辰年一月一日(2024/02/10)17:26

 茶境: 花蓮縣瑞穗鄉瑞達路2段601號(大慈茶園)

 茶具: 名家紫砂壺 自備小杯

 水質: 虎頭山800m過濾山泉

 茗品: 2017年陳放蜜香紅茶 此茶工藝特殊 非一般制茶工序 二度發酵 兩天後炒菁冒煙 乾燥過度 最後製成 然無心卻做出高香形似花茶的香 如啜飲花湯 茶底乃浪清之後沉底的葉末搜集制做 由於初做茶 未明究理 卻能做成香氣瀰人的青心烏龍茶種香








 滋味: 

一泡:香氣綿密順滑 稍帶有陳味 待第二泡後確認

二泡:此茶沉放五年 茶香也由當初的花香轉變出香的不同層次 由花香轉成果香且帶之前未喝出的茶味 冷香極為迷人

三泡:茶葉為末茶 志第三泡轉淡 花香味再出 顯得淡雅

四泡:湯色橘黃明亮 是一泡香勝的好茶 茶末較細 乾燥度夠 所以上浮於湯面

五泡:茶湯不經久泡 幾泡之後 滋味轉淡 香味雖雅 亦減輕香氣 若快速出湯 可多泡數回 但時間為準時控制 所以茶湯下降的味道較快

茶友名錄:


茶客心得: 

道起師父的茶是帶著修行的砥礪做茶每泡茶都有用心做的滋味,終年山氣瀰漫,木前均為有機耕作,產量少,茶味香高,常會帶有東方美人的著蜒氣,可口迷人,有一種深山少女的芬芳,久久耐人尋味,數泡之後茶湯甘醇,難覓的好茶


茶人點評:

此茶已經陳放五年,茶的鮮活度降解,但香氣沉澱多年後,有一股時間淬鍊的溫和雅香,此香還在轉化之中,雖為茶末若沖泡得當可泡十數回,香氣始終不墜,屬高香型的茶。凡夫想之聖人義,無有是處,道起師父說:名利搞不動你,才是修行人,如果被名利牽絆,難修練,自然不是修行人。打的念頭死,許你法身佛。(茶人道起師父品茗法語)

在深山的大慈茶園 有野生的動物昆蟲相伴 空氣帶有清香的甜味屋外就是一望無際的自然與山嵐飄忽的茶林 只有修行般的靜默 而茶借助山泉發香 山泉依著茶變甜 所以茶山天生就有好泉好水好茶 大慈茶園尤甚

在此不只是喝茶練味 更是喝茶練心 山在這裡 雲在遠方 儼然遺世獨立 沒有車聲腳步聲 悠悠歲月等閒度 都市找不到的幸福 而這種幸福就是孤獨 樹蛙用它的顏色叫醒池塘 池塘用它的清澈 孕育蝌蚪 在一片密密麻麻如綠毯的底下 靜靜的優游 沒人打擾 不久的將來 就會聽到它的鳴叫 而池塘依舊清澈如常 生命的形態 悄然變化 師父繼續採茶 一切都再繼續...繼續....青蛙又再次蛙鳴...採茶,修行,池塘,蛙鳴,山裡的雲霧,帶來的是更深的寂寞,年復一年.....

  茶俳:

1.留宿虎頭山 池塘樹蛙數星星 獨自看夜深

2.山茶盤岩壁 採幾片曬乾沖泡 喝出石頭香

3.煮開一壺水 挑選茶倉幾款茶 不知是何年 

附紫砂壺圖 壺身:1.許美雲 乙酉年(2005)美雲制 八楞壺 

                              壺身黃光輝先生惠存

                            2.和寅陶制 甲申年春(2004) 美雲手製 鳳眼壺

                              壺身:陳秀妙女士 惠存



壺身泛光 土胎細膩 撫之手感柔綿怡人



土胎有顆粒感 較為粗曠 造型優雅 惜壺把處較難握穩著力


 

水仙






 品時:癸卯年12月29日(2024/02/08)

 茶境: 花蓮市復興街1號

 茶具: 水平朱泥標瓶6杯 白瓷小杯

 水質: 埔里百佳泉太平洋水1500ml

 茗品: 福建烏龍茶 產於閩北漳平一帶,稱為水仙在一千年前,建陽、建甌一帶就已經有這種茶樹,但人工栽種卻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間。水仙茶本身與水仙花並沒有關係。現主要產於建甌、建陽、崇安三地

 滋味: 

一泡:產地不同 滋味各異 此茶異岩茶 每一種茶香除了品種香 另外一部分的茶香喝茶至此  是被制茶人創造出來的 喝茶至此 覺得茶香難以言記 其細微變化 非專業無已名狀 只能捕捉其風韻

二泡:茶香醇厚 滋味鮮爽 產地決定茶質 制茶決定香型 水仙的香品之再三 香氣依舊 茶湯鮮活爽口 並帶有一股個性香

三泡:雖是低溫炭焙 以其陳焙多時 茶香入裡 產生質變 是故香氣入口飽和 數品之後 餘香依舊不失主韻 且有層次

四泡:茶湯滋味帶甜 滋味稍顯溫和 質仍穩定 茶體蘊含特殊品種香

五泡:湯色一就紅橙明亮 沖泡數次湯味未減 隱約可分出香型變化 乃至數泡味出水味 真是一種香味與茶味的感官交互體驗

茶友名錄:

茶客心得: 舌頭的旅行?、,。

茶是帶著舌頭的返鄉之旅,我們在原地能品各地茶鄉的茶,增加了感知的豐富性 並且藉由各地的地理景觀 氣候風土 以及志茶技術的包羅萬法 形成不同的滋味與茶香 無一相似 而舌頭的旅行 也帶動知覺的豐盛 自然喝不同的茶便不容易產生味覺的單一性 如此的喝茶經驗 才茶文化的發源地 更形獨特 從不同的香裡 我們用想像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喝茶是奇妙的舌頭旅行 同時拓展了心智的旅行


茶人點評:

茶的哲学.不是只有唯美的精神.过程是在嚴謹的行茶之事.要求衛生.堅持洁淨.简樸中見自在,無須排場,喝茶幫我们感知身心與自然的道法,意義上它是一套修身養性的法门,輕鬆的喝出中国茶道精神,因為沒有貴賤高低的區別,只要你是茶道的信徒,你就能品味出茶的真諦。(茶人余老師品茗感悟)

在彼此的品茗中 尋找各自的味蕾 用過去的味覺做資料 以現在的新鮮做實驗 讓每一泡茶 都在沖泡中 舒展它最後的靈魂 雖然最終茶渣終必丟棄 但茶香卻留在品茶人的心裡 這樣的交換不也是一種高貴的捨身嗎? 當我們喝到茶的滋味時 也深刻的了解我們與茶的生命 也許每一泡茶都會泡完 每一次的茶渣也會被丟棄 但茶人能從茶的生命中體會出做人的意義嗎?

生命不只是讚美 茶也不是只因讚美而存在 它是一種本然 而經過真誠對待的人發現它的美好..... 

修行者的茶香與官能性的茶香 維度是不同的 要用不同的維度去品茗 如果只是用舌頭就想囊括香的所有層次 那麼只能滿足感官 無寧說是茶湯的美食家 而只停留在味蕾的刺激 這樣的生命 無論多麼利害 也只是在同一個座標形成高低 而不能脫離這個感官的軌道 我們也只能讚嘆他的舌頭 而無法讚嘆他舌頭後面的頭腦 如果喝茶只是舌頭的比拼 我們從不提倡這樣的喝茶 因為它只能稱為美茶家 對於茶的真性情 索然無知!

  



 

香岩











 品時:癸卯年12月29日(2024/02/08)13:25

 茶境: 花蓮市復興街1號

 茶具: 水平朱泥標瓶6杯 景德鎮蛋殼瓷杯

 水質: 埔里百佳泉太平洋水

 茗品: 2022年武夷山岩茶 香岩

 滋味: 

一泡: 茶湯內含物飽滿 具成熟花香 姿味豐富層次佳

二泡: 香氣悠揚掛杯不散 香氣複合迷人 特殊的熟香滋味

三泡: 美泡出湯 湯色滋味穩定 香氣入口茶氣良久不散 入口濃郁

四泡: 茶湯滋味恆持  茶質穩定釋出 耐泡度佳 可連續沖泡

五泡: 湯色油亮清澈 數泡滋味不變  每泡香型會轉移 從濃郁轉便木香 花香 等等口感豐富

此茶湯有一種特殊的苦味 也許就是岩味 然而苦香會在舌根化掉

唇齒間 茶香久留 回味無窮 ...

茶友名錄:

茶客心得: 如何喝一杯岩茶?

岩茶是最具山頭氣的茶 每個山頭都是茶的原鄉 風餐露宿自有其遺世獨立的風骨 是故品岩茶 必追其岩韻 細分山頭氣之不同 形成各自差異 也因此泡泡不同韻氣 飲之迴腸盪氣 如入雲霧繚繞諸峰中 特覺中國茶稱霸世界之條件 喝不到這樣的茶 不足已談茶氣茶道

岩茶是一種火與茶的共構 自然與人文的創作 成長在岩石中 格外俱備老沉持重的綿長韻味 數泡之後猶存岩香

唯有喝到如此好茶 心清脾開 方能品到至味 有此味覺 始知茶海無涯 為中國茶人能造此味 品之勘幸!!


茶人點評:

....只有在中國風姿綽約 各類茶性無不遍地彰顯 不拘商業掛帥 更是製茶的創意發想 使茶的滋味百變 這是茶葉出生的原鄉 所以當初愛茶的人  即用心制茶 才能在這世界喝道茶湯的千百種鮮活生命 而且茶不懼老 越老越陳越有滋味 這是何等的茶文化  才能造就出如此璀璨的喝茶文明 當世界在瘋狂追逐咖啡 下午茶 紅茶時 單就中國茶的滋味 就可以了解什麼才是幸福的滋



 

老樹肉桂








 品時:癸卯年12月29日(2024/02/08)10:29

 茶境: 花蓮市復興街1號

 茶具: 水平朱泥標瓶6杯

 水質: 埔里百佳泉太平洋水

 茗品: 2022年武夷岩茶老樹肉桂

 滋味: 

一泡:味醇 湯厚 具收斂性 口腔刺激感強 火味溫和不焦 香氣沉

二泡:湯仍厚 略帶辛香 入口滑順 未帶苦澀 化回甘生津

三泡:炭焙味 入口飽和 爵之有物 形成茶膜 包住口腔

四泡:茶湯滋味依舊不損 質穩耐泡 茶體蘊含質量穩定

五泡:湯色橙亮 可泡至數次 隱約油光 可泡至數次 不出水味

茶友名錄:

茶客心得: 今日在茶席上談到如何喝一杯好茶?

茶具 茶杯都有正負能量的差異 茶湯的水分子如何與茶杯的製造工藝形成正能量 好的茶具正能量高 泡茶湯味較細膩 絲滑 若茶具欠佳 自然影響茶湯口感 水分子較粗澀

好茶 良器 愛茶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一杯正能量的茶 所以一杯正能量的茶 泡茶的每個環節 都應注意


茶人點評:

茶具本身即有正負能量 純粹則正能量強 龐雜則負能量強 如做茶亦有正負能量之別 用心與不用心耳!

從"嘴巴"開始 在"身體"循環 到"心淨"結束 用嘴品嚐這泡茶 用身體感覺這泡茶 用心境領悟這泡茶!

當我們思考時 問題就會出現 出現就會探究 探究就會明白茶的本質 喝一泡好茶 如經歷一次美好的生活 彌足珍貴....

鼎源會館茶會記

    一進門就看見 就看見盆栽是綠的 水草豐美 魚在水中悠游  還有淙淙不停的流水聲 ...... 我們喝茶的地方    2024.03.31(日)我們一起喝過的茶 (以下資料由鼎源會館主人提供): 1. 甘露: 源自於原始森林樹圍 50~100cm 原生古樹茶 ( 樹齡約為 ...